当前时间:
 

孝烈桥 胡祖荣

2013-11-29 作者:姜舟斌 来源: 浏览次数:0


孝烈桥
余江一中     胡祖荣
笑筑桥成竟自沉,人闻俱为泪沾襟。
至今溪上连宵月,照彻贞魂万古心。
   江西省余江县锦北水库筑库前有一座石桥,连接着从锦北经桥头周家、上溪周家到贵溪的官道,叫孝烈桥,是为纪念南宋抗元志士谢枋得的女儿谢葵英而命名的。谢葵英是谢枋得的长女,嫁安仁县画桥镇南桥周家进士周铨。至元二十六年(1289谢枋得因抗元失败,拒绝招安,在大都绝食而死。其女谢葵英闻此消息,跨溪造桥桥成,投水而亡。这首诗就是颂扬这件事的。
   咸淳八年(1273)九月,谢枋得以江东提刑执掌兵权,起兵保卫安仁;德祐二年(1276)正月兵败,安仁、信州先后失守,女婿周铨殉节谢枋得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奔到福建建阳县。至元十五年(1278),谢枋得尚在福建流落,他的夫人李氏和三个儿女却被元军转移囚禁在原南宋名城建康。一天有人指着李氏议论说:“明天她也要被没入官府了。”李氏心里知道,罪犯亲属一入官就会被贱卖,她抚摸着两个儿子,泣不成声。身边的看守对她说:“你虽然被没入官府,也将不失为官人的妻子,又何必如此伤心哭泣呢?”李氏说:“我岂可再嫁第二个丈夫!”她看着两个儿子,说:“倘若你们有幸得以生还,一定要好好服侍我婆婆,我已不能为她养老送终了。”当晚,她悄悄解下裙带在狱中自缢,英魂飘向天际。
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廷集贤学士程文海举荐宋廷遗臣二十二人,其中以谢枋得为首。虽然程文海曾亲自登门拜访,但谢枋得就是不起。至元二十四年(1287),江浙行省左丞忙兀台又奉旨前来征召,还亲热地拉着他的手,相与勉励、慰劳,但谢枋得坚决不应诏至元二十五年(1288),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看见当局正以广求人材为急,欲以举荐谢枋得以大建奇功,于是派他的友人赵孟卸前来劝说。九月十一日,谢枋得在建阳后山被魏天祐派人挟持到建宁路(治所,今建瓯)。十月十八日,魏天佑派遣吏卒十余人,强迫将他押赴大都燕京。一路上他衣弊履穿,趑趄于雪野冻土之中。至元二十六年(1289)四月,至京师。不久得病,他被迁往悯忠寺。当他看见壁间的《曹娥碑》时,哭着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四月初五,在大都绝食了五天之后,谢枋得终于为故国南宋尽忠。
再说安仁县城失守后,谢葵英得知丈夫周铨殉节,当时便要殉夫。因为未有子女,想寻近支子侄,代周铨立嗣,所以守节在家。但连年兵荒马乱,周氏家族多转徙在外,所以未曾觅得相意的嗣子。李夫人死后,谢葵英奔丧回来,送过殡后,仍回夫家。不久得知父亲押到大都,知道父亲一定会奉身殉节,悲痛欲绝。至元二十七年(1290)庚寅九月,葵英和弟弟定之料理好父亲的丧事,万念俱灰,逐动了忿世轻生的念头。于是回夫家变卖家私什物,除了随身衣服之外,其余一切钗、环首饰,细软、 粗笨东西,全行卖去,只剩下一间空房子和两个女婢。并对周铨族人说:“当日安仁失守,丈夫殉国,我视息偷生,想要择子侄辈,为周家立一个后。谁知直到今日,仍未有相意的人。我想皇上江山,也有不保之日,我们士庶人家,便无后又怎样?所以决意不立后,把这些东西卖了,我要在村外溪上造一座石桥,以济行人,做一件有益于千秋万代的事。”
    石桥建成那日,谢葵英走到桥中,对前来观看的乡亲说道:“父母葬事已毕,孝道已尽。周氏无子侄可嗣,我尽散所有,建成此桥,仰后人永远不忘。周氏虽无子嗣,似还胜有子嗣的了。如此,我代我夫周铨所该做的事,也算了结了,我夫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无憾。我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说罢,一翻身跳落桥下。只听得扑通一声,水花乱溅。乡亲们急忙去救,怎奈水流太急,直赶到三四里,方才捞起,百般解救,已是不及。
  乡亲们择了日子,把谢葵英送至周氏祖茔上安葬。下葬这一天,来送葬的不知几百几千人。当日送葬众人共同议定,题这座桥叫“孝烈桥”,以志不忘。后世文人经过这桥,多有诗文称颂此事。开篇那首《孝烈桥》就是流传下来的一首,作者已不大清楚,据说是出自明朝一位江西籍状元之手。
据见过此桥的老人们介绍,孝烈桥的桥宽六尺余,长约三丈。桥面由十二块青麻石铺成,每排四块,共三排。桥上两边有条形石栏;桥下有两座桥墩,也由大块的麻石砌成。1958年修建锦北水库时石桥还在,只是桥面有点松动,中间的两块青麻石有很深的车辙痕。从库里迁出的村庄名称并没有改,一个叫南桥周家,一个叫大桥周家,一个叫烈桥朱家。
 这三个村庄都以“桥”来命名,也算是对那位毁家建桥的孝烈女子的纪念吧。
 
2011年8月16日完稿
2012年 9月6日修改
2012年11月16日定稿
姓名:胡祖荣
出生年月:19652
性别:男
籍贯:江西余江
所在单位: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职称: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历史人文、民间文学
电话:13970169578
 
上一页:孔庙槐荫 胡祖荣 下一页:安仁八景之市心塔影 胡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