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余江的古代书院 胡祖荣

2013-11-29 作者:姜舟斌 来源: 浏览次数:0

余江的古代书院
余江一中   胡祖荣
书院是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教育组织,受到历代文人学士、官僚乡绅等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承担起文化传播、创新等文化功能。余江县境内自宋端拱元年(988)设安仁县以来,敦儒重士,风正兴学,书院林立。如玉真书院、锦江书院、见山书院、龙门书院、龙溪书院都是历代颇具名气的书院,书香浓郁,吸引了邻县甚至邻省的莘莘学子前来执经问业。
玉真书院是余江境内有史料记载最早的书院。唐朝初期,长沙籍进士柳敬德到信州府上任,舟行经过锦江,见玉真山临江而踞,景色秀丽,顿生向往之情。后卸任,沿信江舟行而下,在锦江小住,感觉锦江不仅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而且民风淳朴,喜儒敬士,遂有在此客居之意。于是在玉真山南麓建玉真书院,并手植桧树一棵于其侧。书院后石壁上刻“玉真台”三字;书院内修经德堂,为读书讲学之所。堂名取之于《孟子•尽心》第三十三章“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其意是依据道德而行,不违背礼,不是谋求官职。柳敬德去世,县人在玉真山桧树旁建柳公祠来祭祀他。南宋时县人吴绍古在原址重建玉真书院,并将理学大师、教育家陆九渊题写了“经德”二字的匾额挂在书院的中堂。玉真书院位于锦江镇信江河北岸的玉真山南麓,今锦江镇敬老院内。书院中的柳祠桧色曾是著名的安仁八景之一。
环溪书院竹庄书院是学术成就最高的两所学院。环溪书院由南宋崇义乡(今画桥镇)汤源三魁儒汤千、汤巾、汤中创办。他们早年崇尚朱学,晚年由朱学转向信奉陆学,成为陆学在江南西道中的主要传人。汤氏三兄弟出身于书香门第,皆进士及第,学识渊博。他们结合自己家传学说,融朱学、陆学为一体,创存斋晦静息庵学派。其中晦静派创始人汤巾弟子最多,影响也最大。南宋名臣汤汉、徐麟、王应麟,魁儒饶宗鲁、吴澄,民族英雄谢枋得,均出自他门下。此派弟子在学术上建树颇丰:汤汉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汤氏晦静学派,王应麟另创深宁学派,吴澄创草庐学派。
竹庄书院元代学者、诗人、文学家李存等创建。李存是余江县平定人,年轻时慕古人谓“无所不通之为大儒”,博览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道家、法家、佛学及诸名家之书。后从陈苑学陆学,“究明本心”。.元仁宗延祐初年重开科举,李存一试不第,便决计归隐,与县人吴尊光 張孟循在荣禄乡(今平定乡)境内建竹庄书院(今平定有竹院张家),读书讲学,广收门徒。李存在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创心性论,提出了以“孝”、“善”为核心观念的社会道德教化观,并提出了社会教化与社会环境的必然联系,还提出了持志养气、明辨义利、自省体悟、改过迁善、寡欲居敬、克己敬身、至诚不欺、允厥执中、师友开发、相观而善的修养原则,对今天仍有启示。李存祝蕃舒衍吴尊光志同而行合,人号“江东四先生”,又称“江东四士”。
锦江书院是名气最大的书院,由元朝翰林侍制、江西儒学提举倪镗创办。公元1289年,倪镗被职罢官归里,在家乡先人倪玠倪镗之父)讲学的倪氏家塾旧基上扩建为锦江书院,院址在今邓埠镇屋崽底宋家。书院建有大成殿、敬仪堂、云章阁、同理楼,并建祠专祀朱熹,配以真德秀江万里,复以倪莹倪玠等乡贤多人陪祀。书院聚书万卷,置膳田,延师儒,推请长谕主其事。元贞元年(1295)成宗升倪镗为湖广儒学提举司副提举,倪镗将创建锦江书院一事上凑朝廷,成宗诏赐扁额褒奖。元贞二年(1296)翰林学士王构倪镗之请为之撰记,使锦江书院名声大振,曾一度与白鹿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等江南四大书院齐名。
阳刚书院建于明朝,在石港跪狮岭下,不知何人所创,但培养了桂萼、桂华兄弟两位进士。桂华为翰林院修撰桂萼官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衔,升太子少保,是官至极品、权倾当朝、显赫一时的明朝大员,阳刚书院因此名噪一时。
见山书院由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桂萼创建,位于锦江镇儒学门桂家。桂萼、桂华(翰林院修撰)兄弟亲临主讲,曾获嘉靖皇帝御笔清气理义定足的两块匾额。匾额悬挂在书院的中堂,为书院增添色彩,办学规格最高
龙门书院位于锦江镇刘家岭下石头巷,雄踞信江河北岸,由清朝康熙年间安仁知县孙跃创建。学院先建有讲堂及课房,后建圣殿一栋,两厢为考棚。西厢侧建客厅花园,东侧有基地一片。乾隆年间县例贡毛凤腾捐资在东侧基地修建考棚。考棚共两排,宿舍10间,占地200平方米。考试时,考生每人一间,三天内在此写文章作答案,外面上锁,并有人看守和送饭,考生由此跃入龙门,走向仕途。民国时期为余江县第一小学所在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仅存圣殿与西厢部分建筑,其两石柱仍静静地躺在荒草之中,“龙耀天池一路风云随变化,门游圣城三春桃李荷载培”的石刻楹联记载着龙门书院的昔日辉煌。
龙溪书院是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书院。龙溪书院在锦江镇团黄村委会的岗底李家,坐落在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的云盖峰山下,是清朝隆癸未年(1763)安仁举人李尚宗在江浙就任左堂告老返乡后为族人所建。大门为牌坊式“八字”门楼建筑,门楼青麻石结构,上下三层,呈塔形。龙溪书院占地约500平方米,正房一连三进,砖木梁架结构,进深26米,宽23米,高6米。内立九十九根木柱,中设讲堂,左右分立窗舍,有学舍十余间。清戏曲家蒋土铨曾为之撰写《龙溪书院记》。解放后为团黄小学的校舍,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座历经240多年尚且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至今风韵犹存,令人惊叹不已。
古代书院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出于以儒家文化去培养人才的公益目的,不求名利,为余江在各朝各代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书院的创办或主持者多是名师大儒,在学术界、教育界的声望很高,能吸引立志于学的学生。书院中教学与学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制度,造就了汤汉倪镗李存等儒学大师,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3-7-13初稿
2013-7-15修改
 
 
 
上一页:危和明 与猪有缘 与猪无缘 下一页:孔庙槐荫 胡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