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高中语文 《边城》教学设计

2014-05-06 作者:姜舟斌 来源: 浏览次数:0

田园诗歌的杰作     人性至善之赞歌
——《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高二
【册别】必修5
【教材分析】
《边城》是20世纪中国小说最美的收获之一,被赞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小说描绘了作者沈从文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纯情的湘西地域风情。
教科书中节选的部分是《边城》的三至六节,讲述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初次相见,是整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阶段,主要人物相继出场,并初步展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高一的必修三已经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小说,侧重的是“人物与环境”;《边城》所在的必修五的小说单元侧重的是“情节与语言”。
“艺术性强的小说情节,或以真实形成震撼人心的力量,或以典型概括深广的社会生活画面,或以曲折使读者流连忘返……情节是否具有艺术性,往往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成败。”欣赏《边城》的“情节”,就是要在把握故事内容的同时,感受湘西的优美画卷。
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尤其是人物语言(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的介绍。”欣赏《边城》的语言,主要就是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小说节选部分(即课文)可以分作两个内容来处理:
(一)“田园诗的杰作”
课文一开始从“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写起,落笔在“端午日”上。这天,乡民们穿新衣、吃肉、喝酒、看赛龙船、捉鸭子,“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沈从文从出生至十五岁入伍,一直生活在湘西凤凰,故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无不融入他的血液之中。这一切在他的作品(如《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中有生动地体现,阅读时,湘西优美的山川、纯朴的乡民、新奇的民俗迎面而来。
(二)“人性至善”的赞歌
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爷爷的慈爱、守职、憨厚,顺顺的仗义豪爽,天保兄弟的勇敢干练,翠翠的乖巧体贴、多情善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人性”美得令人心灵颤抖。
【教学思路】
(一)课前预习要求
1、通读《边城》全篇(有条件的话,观看电影《边城》,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
2、把握《边城》的故事情节
3、搜集关于沈从文及《边城》的资料
(二)第一课时
1、了解沈从文及其代表作
2、把握《边城》的故事情节
3、感受作为“田园诗的杰作”的《边城》
(三)第二课时
1、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人性皆善”的《边城》
2、探究小说的创作主旨
3、品味小说中的语言描写
【教学设计理念】
(一)在挖掘中深入
文学作品(尤其是名家名篇)的阅读鉴赏,最忌游离于文本的表面,师生浅尝辄止,临“宝山”而空回;而应反复阅读文本,加以揣摩品味,挖掘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边城》一文,光知晓故事情节(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纠葛)、领略边城的山水秀色显然是不够的;更应领会沈从文通过《边城》所要展现的人性美。《边城》是湘西曾经发生过而又距沈从文渐行渐远的生活场景。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走进“边城”,感受“边城”人性,进而触摸沈从文的内心世界。
(二)在对话中生成
课堂将在“对话”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借助信息的交流与整合,各自的解读与认识在课堂上交流、碰撞、激活,大家倾听、尊重,每个人都是自我学习的主体,也成为他人学习的客体(资源)。
教师备课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形成自己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发现文本中最有语文味的东西,如词语的使用、句式的表达、写法的运用,话语的表达等。但“备好”的东西绝不是在课堂上全要抖落开去的包袱(教得),而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点拨,能自己感悟到多少(习得)。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阅读法、文学鉴赏法学习文本,采用问题法和讨论法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
1、感知作者笔下边城的风景、风貌、风情
2、欣赏细腻传神的语言描写
3、体会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中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
走进人物心理世界,体会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小说中的人性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作家沈从文的一生是“追求人性的一生”。沈从文自己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座庙供奉的是‘人性’。”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边城》中的“人性”。
(板书:边城 人性)
二、感受“人性”,把握主旨
细读文本,圈点勾画;结合内容,加以解释
(一)小说中出现哪些人物,具体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翠翠:聪明、天真、多情、美丽、乖巧、善良、孝顺、纯朴
2、爷爷: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
“人既醉倒后,无从入城,祖父为了责任又不便与渡船离开”(一开始便请人来替代自己,看龙舟时而又惦记着,回家一看人醉了,自己坚守岗位。)
3、顺顺:豪爽、仗义
“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
4、天保傩送兄弟:能干、勇敢、豪爽、热情
“次子傩送年过十岁时,已能入水闭气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天保、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5、乡邻:朴实、热情
6、在沈从文笔下,《边城》塑造了一群人的形象,而其中对黄狗与鸭子的描写同样有“味道”,值得品读:
①“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传来了阵阵鼓声,黄狗惊得大叫,衬托了渡口的祥和与宁静)
②“河边人太多了一点,各人尽张着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黄狗还留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好一条忠于主人的狗,让人感动。)
③“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那山、那人、那狗,好一幅温情安详的乡村画卷。)
④“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鸭子是军民同乐的载体,是彰显男性阳刚的名片)
⑤“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却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地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的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表示这里有人,那人才注意到翠翠。”(鸭子此刻宛若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箭,是它,让妙龄的傩送和翠翠邂逅了一段美妙缠绵却又伤感叹息的爱情。)
⑥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鸭子是顺顺馈赠给祖孙二人过端午节的礼物,是顺顺慷慨豪爽的证据,冥冥之中又成为了长子天保的聘礼,又将演绎一段凄凄惨惨的情感。)
7、选文中删减的部分:(见粗体部分)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一个水手说:“金亭,你听你那铺子陪川东庄客喝酒唱曲子,我赌个手指,说这是她的声音!”另一个水手就说:“她陪他们喝酒唱曲子,心里可想我。她知道我在船上!”先前那一个又说:“身体让别人玩着,心还想着你;你有什么凭据?”另一个说:“有凭据。”于是这水手吹着唿哨,作出一个古怪的记号,一会儿,楼上歌声便停止了。歌声停止后,两个水手皆笑了。两人接着便说了些关于那个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这里提到的是船夫和妓女的事情,似乎会“毒”了学生,因而删去了。《边城》中说:“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妓女多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恩情所结,则多在水手方面。……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妓女也是“边城”成员,也是“边城”画卷的一部分。《边城》是一部歌唱“人性”的不朽经典,沈从文没有忘记她们;再说,既然提倡学生去读原作全篇,就不应也无须回避,遮遮掩掩还不如直接面对。)
小结:文学就是人学。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任务,《边城》为我们展示了一群人的形象。
(二)“边城”人性有何特点?并据此分析作者的创作主旨。
1、“人性皆善”(人性的赞歌)
(板书:至善)
2、“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构筑理想、改善社会)
(板书:人生形式)
三、品析语言,触摸心灵
师:节选部分,成功地使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我们分角色朗读主人公翠翠相关内容,来揣摩人物内心情感。
(一)翠翠的“三骂”:“骂”出来的人物性格
1、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明确:对于一条形影不离的、忠实于主人的狗,翠翠并未“骂”狗,而是对狗的安抚。此处翠翠清纯、善良。
2、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明确:翠翠就如同一尊艺术品,至纯至美,却容易受到伤害。当她听了“妇人丑事”,久等爷爷不见,误以为有人欺侮自己,便“轻轻地说”。三分是骂,七分是纯洁可爱。
3、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明确:翠翠心中已满是二老。此刻是害羞,也是对祖父的暗示,无奈祖父如何懂得,因而平添了许多人世间的哀苦。如果将“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换成“爷爷,你别说了,我哪有那么好的福气呦。”则索然无味。前者表现翠翠情窦初开,虽有对爱情的憧憬,却羞涩难当;后者则俗气无比。
(二)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背后丰富的内心世界
1、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地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明确:翠翠心乱了,知羞了,情窦开了,恼人的情丝开始剪不断理还乱了。
2、翻过了小山岨,望得见对溪家中火光时,那一方面也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明确:翠翠用“不是翠翠”来应答爷爷,单纯而直率;既回答了爷爷,又表达了自己的埋怨。
 3、“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明确:年年岁岁鸭相似,无奈送鸭人不同。大老捉来的鸭,自然“不稀罕”。
4、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祖父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明确:青涩的初恋,就已让纯情的翠翠牵肠挂肚了。
5、“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并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明确:祖孙间关于守渡船的争执,正是二人真挚情感的体现。翠翠不愿离开祖父,祖父宁愿孤独也要翠翠早日有个好归宿。
6、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级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明确:翠翠的婚事是祖父的心病,时刻惦记;此刻不忘提醒。翠翠当然懂得,但“不作理会”,内心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
四、课文总结
师:“边城”,一个优美绝伦的地方,让你陶醉;《边城》,一曲“人性皆善”的赞歌,为你吟唱;《边城》,一部美得令人心颤的小说,等待你的品读。
布置作业:
1、探究学习:你如何看待“人性皆善”的《边城》却披上了悲剧色彩?
2、推荐阅读:《边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
 
【板书设计】
边 城
沈从文

边城

 
——端午节——田园诗歌

 

——翠 翠——人性至善
 
 
【附】
第一课时(简案)
一、课前铺垫
1、预习《边城》节选部分
2、搜集作者沈从文的有关资料,阅读《边城》全文
二、常识导入
作家作品:沈从文和《边城》
三、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一)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给节选部分拟一个标题,并作解释:翠翠的端午节
四、细处品味,感知风情
反复阅读课文,结合相关内容思考
(一)“边城”的端午节有哪些活动?有何特点?
(穿新衣、喝雄黄酒、吃鱼吃肉、划龙船、捉鸭子、吃粽子:热闹、祥和)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思考:为何端午节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端午节,好比老舍笔下的茶馆,好比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是边城所有人物出场、发生各种“人事”的时机与场合。)
(二)翠翠的端午节是怎样度过的?
(邂逅天保傩送兄弟)
(三)小说中描绘了什么样的《边城》?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秀美、祥和、宁静、纯朴、闭塞)
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五、小结
作者在《边城》中描绘了“中国另外一些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这是一部“田园诗的杰作”。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