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余江一中学习材料——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2014-03-17 作者:姜舟斌 来源: 浏览次数:0

余江一中学习材料——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同志事迹简介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 "学雷锋标兵"。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老阿姨龚全珍先进事迹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亲切交谈。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前辈,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习近平对在场的300多位与会者介绍,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至今半个世纪过去,看到龚老现在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今天看到她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再次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
人民教育家斯霞
1910年12月,斯霞出生在浙江诸暨,1922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她在识字教学方面,独树一帜,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总结和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原则,对汉字教学的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影响全国的一大识字教学流派,被誉为“小学教育中的梅兰芳”。
1958年夏开学前夕,斯霞接受了江苏省教育厅在附小进行小学五年制的学制改革试验的任务。在无教材、无大纲的情况下,斯霞和实验班的其他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关心支持下,自己编写教材,自己用钢板、蜡纸和油墨刻印,自己摸索改革路子,经过5年的努力,胜利完成任务,学生全部升入中学。这一成果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语文教学省时高效的突出典型。
做好课堂上的文章”是斯霞老师积极倡导的教学效率观,她历来主张“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并躬行实践,身体力行。专家评价她的课“对学生的心理脉搏的把握入木三分;对教材的脉络的把握高屋建瓴;对教材与学生的互动的组织游刃有余”。她的课堂实录《我们爱老师》曾获全国电教片评比一等奖。
斯霞积极倡导“童心母爱”,始终保持着一颗不泯的童心,始终把爱作为她的儿童教育的灵魂,把自己与儿童联系在一起,将真挚、持久、无私的师爱毫无保留地、全身心地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华社1963年播发的通讯《斯霞和孩子》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感人事迹。1986年斯霞交给学校党支部一千元稿费(后又多次捐出稿费)设立了“斯霞奖学金”,每年“六一”儿童节颁发给连续多年获“三好生”称号又有单项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1987年,她荣获了国家颁发的首批“热爱儿童”奖。
1995年,斯霞正式退休,但坚持到校。斯霞生命的最后几年,身体已非常虚弱,仍坚持每天到校,直到生命垂危时刻,还要儿子用轮椅把她推到附小,再看一眼孩子们。2004年1月12日,斯霞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上一页:先进典型——郭明义同志事迹简介 下一页:没有了